剧情:
《看见台湾》耗资总计9000万新台币,可说是台湾纪录片影史以来拍摄成本最高的电影。导演齐柏林[展开]
《看见台湾》耗资总计9000万新台币,可说是台湾纪录片影史以来拍摄成本最高的电影。导演齐柏林花费近三年时间拍摄,累积400小时直升机飞行时数。全片以航拍鸟瞰视角将台湾以一种你从未见过的角度与姿态呈现在大银幕上。看见台湾电影网友评论:整体节奏很慢很慢,侯孝贤监制果然就是这个味道,台湾的确很美,但你说台湾是个国家我可就不同意了,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还叫解放军是有道理的。今晚还闹出金马奖导演的台独风波,当艺术诞生之时它就注定与政治相关联,都说京派小说追求不与政治挂钩,可作品都或多或少的带有政治色彩,艺术需要高于政治,它的纯粹性不该被政治所利用所污垢,奥斯卡现在总掺杂着政治因素,那是无法避免的,我们也只能尽力的让艺术区别于政治,三大国际电影节之所以能发掘出好的电影与导演正是它们对于纯粹艺术的追求雞湯喝進肚子裡的時候,都覺得精神為之一振,剎那間頓悟到悲天憫人的情懷。可是,明早睡醒,一切如故,成了知道真相還仍舊能樂觀地騙自己情況才沒有那麼壞的人,我們只是因為一部電影,從無知似乎變得不無知而已,可是不無知以後的不作為,不無知以後的肆意妄為,不無知以後的胡作非為,比無知更可怕。【MovieMovie】除了航拍的角度其他都显得浅薄自大。吴念真的旁白死气沉沉最大败笔,加上滥用的配乐有时显得聒噪至极。在环境和发展这一命题的分析下,真是不深入呀,不深入不辨正,剩下的只是无力的口号。台湾是非常适合探讨环境和发展相互交互的地方,但出来的结果只能令发展心酸。两星半拿的太多,还的太少。在观赏美景的同时,谁知道过度开采正在使山体趋于崩塌;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谁知道作物已被种在山坡;在丢弃越来越多垃圾的同时,谁知道自己正在被垃圾掩埋?种种触目惊心,谁还能轻飘飘地抛出一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繁华背后是一片阴翳,欲壑难填。更何况政治,沿海国家?唏嘘~本想作为了解台湾的入门看的,结果。。。果然还是拍给台湾人看的,看前半段没有任何介绍任何旁白简直一脸懵逼。古调和童声挺好听,女声那个有点low了。这片谈观光那段估计大多数台湾人估计还是不想开放观光觉得原始生活更好?貌似是观光带来的污染隐患一样(手动围笑)纪录片还是要BBC啊摔!1)旁白说,如果你没见过这些景色,是因为站得不够高;但如果你没有见过如此严重的生态破坏,也是因为站得不够高。2)观影体验:航拍视角看七星潭、垦丁海岸、台北101,听吴念真浓浓台语味的旁白,怀想观影前看到的齐柏林导演生前接受采访的视频,想再去一次台湾。3)站得足够高是很危险的。不可否認是個很用心且很耗精神的紀錄片。可惜全片影像就像台灣被破壞的土地一樣支離破碎,這裡一些、那裡一些,記錄零散,若對台灣這塊土地不是很熟悉的話,根本不知道拍的是哪些地方。本來完全可以從文字或旁白來補救這個缺失,但文字沒有,且口述者也口齒不清,又只是一昧文青式的在悲歎環保。前十分钟是美丽的自然景观。高耸的山脉,蔚蓝的大海,惊讶这个海岛3/4的面积是山地。十分钟后就是一部环保片。发展和环保似乎是一对没法协调的矛盾,既发展又环保像天方夜谭,只要发展或只要环保又似乎迟早要遭报应或停滞了。看得也是很沉重。不过“我们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是实话。金色稻田被风吹动深浅的流动如画一般感动到哭!空中看台湾太美好了!后半段在空中曝光了台湾的污染呼吁环保。在台北看了看见台湾的摄影图片展,好多台湾人都去支持,听闻导演在开拍第二部的时候,齐导演助手和飞机师都空难去世了,再也看不到齐导演的航拍台湾,真的太可惜了,祈福。臺灣人出於情感一片讚賞,但我還是要說;立意雖佳,卻是拾YannArthus-Bertrand牙慧,漫散的運鏡與單調的旁白更顯示本片是精緻化的宣導片……最吸引人之處莫過於片末大腳印及玉山頂上的原聲合唱團,然而整個敘事是怎麼接到這裡的?觀眾恐怕還是一頭霧水。4.5非常主观的纪录片,但真的好看,观点也并不咄咄逼人,最后还提出解决方案,完全可以作为个例表扬一下。摄影师出身的导演,果然画面好看到爆炸,配乐很用心,不过蒙厅音响有点差,听着有过度之嫌,(同时伴有炸声,体验很不好)。鸟瞰镜头这个概念太棒了!旁白居然是大名鼎鼎的吴念真,可是在无字幕的情况下真的很难听得清楚其浓重的台湾发音,语气也显得生硬。片子由多个地方小片子组成,命名格式不统一,每段结束后的演职员表太突兀。虽然航拍场景很震撼,但一味环保说教,无叙事结构可言,呃,略失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