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
根据维拉德斯娄·斯普尔曼的自传改编,描写了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艰难生存的故事。作为一名作曲家[展开]
根据维拉德斯娄·斯普尔曼的自传改编,描写了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艰难生存的故事。作为一名作曲家兼钢琴家,瓦拉迪斯劳·斯皮尔曼在纳粹占领前还坚持在电台做现场演奏。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里,他躲避那些野兽的搜捕,依然在波兰的犹太人居住区住着。在这里,即便所有热爱的东西都不得不放弃的时候,他仍旧顽强的活着。终于等到黎明来到……钢琴家电影网友评论:这片分了三四天才看完,曾经一度想抱着电脑去朋友家一起看。开始有几段特别残忍,坐着轮椅的老人被直接从阳台推下去,纳粹随意鞭打老人,直到看着钢琴师的爸爸买了一块糖小心翼翼地切成六小块大家分了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一家要散了。分开之后,电影着重在播钢琴师的片段,让我的心情平复了很多。毕竟一个人面对困难,要比和爱的人一起面对来得更勇敢一点,毕竟我们总是害怕会给爱的人增添烦恼。前几天和爸妈还有他们的朋友一起吃饭,席间,一位叔叔说他的孩子特别害怕他去跑马拉松,开玩笑说怕他挂了家里没人赚钱,虽然大家都哈哈大笑,但是我特别能理解。作为独生政策下出生的孩子,在没有遇到爱的人之前,父母基本上是我们心里最重要的精神支撑了。没有过多戏剧化的情节,平实冷淡的黑白镜头还原了当时的历史,看着纳粹分子把犹太人当羊群一样随意扫射,让我第一次对当时的迫害有了清晰直观的认识,看着犹太人无力反抗,只能默默接受自己未知的命运,看着钢琴家在家人遭受迫害后为生存而到处躲藏,在生存面前财富一文不值,音乐也许是唯一在艰难时刻安慰他的精神力量。还有对于人性,到底是什么让纳粹分子如此泯灭良知,同样是父母生养的哺乳动物,是什么让他们对同类如此丧心病狂?2002,罗曼·波兰斯基。艾德里安,认识电影11版封面,床头陪睡中。如果先看这部可能很难看进[美丽人生]。近乎历史书中个人传记的书写手法,大远景俯视―废墟与天空中渺小的生命,窗外打光―夜中弹钢琴。肖邦的音乐,诗意与杀戮,唤醒是音乐还是中尉自身的人性,还是[大幻灭]的同类相惜?“你只需再等两个礼拜”德国军官望向钢琴家,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时间。临别时,忘了说他是谁,忘了说他喜爱他的音乐,而留给钢琴家的是他的音乐会上永远的缺席。战争中充满了杀戮残酷,但永远有东西凌驾于这一切之上,在这里便是音乐。看似孱弱困难的境地,包含的是无比强大的内在境地。看网上看到,艾德里安·布洛迪说至今仍然受片中角色的影响。“[钢琴家]之后,他抑郁了一整年。个人命运在战争面前,似乎不值一提,然后钢琴家还是活了下来,在任何时候,除了要有一技之长外,还得有顽强的意志和不怕死的决心呐。看片的时候,也一直想到《安妮日记》里的安妮。如今终于渐渐明白了并不是没有反抗过,只是既不能占据有利地形,也没有足够的武器装备,只能在巷战中被围攻到死角。纳粹迫害犹太人用的是温水煮青蛙,一点一点慢慢剥夺掉他们的权利。当犹太人认识到自己其实是黄泉路上的羔羊,通常已经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没有反击的可能了。始于才华终于才华啊。德国军官和斯皮尔曼的篇幅很少但很深刻,战争给人创伤,此时彼时,受伤的人感谢的是曾经拥有的万分之一。战争不应该发生的,珍惜所能拥有的,不要再失去了罢。我每一次的感想都好low,low爆了,就是这么low无极限,呵呵我也是醉了战争空间,不断寻找室内隐蔽可以安全一段时间的空间,战时什么都不重要,艺术文化甚至时间等,表都可以不要,唯有活下去食物才是唯一所求;但好像关键时刻你精进的才艺又能救你一命尤其是遇到知己的时候,不知道什么能分析,就是动容,人物造型的转变。之前看过同样题材背景的电影“辛德勒名单”,“美丽人生”,再加上这部“钢琴家”,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现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刻画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美丑。在战争年代,活下来意味着一切,对比一下,显得我们今天的生活已经是有多么美好。于我而言,这部电影但是废墟中的钢琴那一场戏就够五颗星了。影片冷静得可怕,也因此残忍得可怕:“那么多可以控诉、煽情、挑衅的地方都被波兰斯基以古典主义叙事手法里最简洁的手段回避了。”犹太人、波兰人、德国人,不过都是人。人性而已。印象深刻的细节:犹太警察在鬼门关前把同为犹太人的钢琴家拖了回来;波兰女邻居得知钢琴家住在隔壁后凶神恶煞想抓住他;技术人员以救助钢琴家之名卷款跑路;德国军官帮助钢琴家,给粮给水给衣服——战争中一个钢琴家经历的人性善恶。如果没有自传体背后有真实经历打底,这部电影可谓平淡无奇,情节并不特别吸引人。让我想起《斯通纳》来,那部小说,通过虚构的角色,让人看到了普通人日常的生命历程。这部电影,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呈现出人类历史上的至暗时刻。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