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
20世纪40年代末,古老的中华民族迎来了决定命运的重要时刻。国共两党的抗争进入攻坚阶段,辽沈[展开]
20世纪40年代末,古老的中华民族迎来了决定命运的重要时刻。国共两党的抗争进入攻坚阶段,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后,蒋介石(赵恒多饰)受到极大触动,意图撤回华北六十万国军进入淮海,构筑一条坚固的江淮防线。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主席(古月饰)在西柏坡发出指令,授意林彪(马绍信饰)率领东北野战军秘密跨越长城,会同聂荣臻的华北野战军发起平津战役,分割傅作义(李定保饰)军团以作各个歼灭。傅一面婉拒美国势力入住华北的请求,一面说服总统打消军队南撤的念头,顺利在华北取得空前的权力。谁知在此期间,解放军已悄悄完成对平津的包围。傅作义感到大势已去,决定通过身为共产党员的女儿冬菊(陈红梅饰)与对手和谈。只是和平的果实来之不易,在此之前还要经受更多的考验……
本片为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纪念作品,是大决战三部曲的第三部。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
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提名)
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大决战之平津战役电影网友评论:1.“三次会战连续下来,几乎看不出焊接的痕迹。”卫立煌撤离沈阳时说毛席打仗如同“填词作诗”,粟裕只有两三成把握就敢包围杜聿明三十万人。前两次战役险着极多。可以看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2.解放战争是满清入关和文王取天下两种统一模式的混合,从军事角度看更接近前者。东野最早发动攻击,但并没有参与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晚于辽沈,但仅仅相隔几天,中野和华野早已做好准备。彼时太原西安尚未解放,所以文王模式主要体现在对陕甘宁的长期经营上,如拉铁摩尔所言,ZG完成了对内亚边疆的整合,天命所归。虽然没有走传统的先取山陕再定中原套路,不过也只是失地存人罢了。3.平津战役是心理战、谍报战。5星给三部曲。第三部没走前两部套路,也和历史本身有关。人物塑造最好,憋屈难过墙头草的傅作义,忠心耿耿却被耍弄的陈长捷,中山陵台阶上落泪的老蒋,一肚子心眼的刘亚楼,深爱中国却充满遗憾的司徒雷登都很精彩。天津那个桥上的胜利会师拍的很有气势,雨中的故宫别有一种沧桑,主题音乐很有感染力。大决战三部曲看完只有两个感觉:1、感谢共产党消灭大地主阶级和吃人血馒头的国民党反动派,没有共产党我们就会一直被剥削,永无翻身之地,别提吃好喝好;2、这三部电影即使放到国际上也绝不会丢人,完全可以当作国产战争片的里程碑之作,更是现在战争片导演现成的教科书!感谢共产党,感谢解放战争!傅作义北平的困境纯属是咎由自取,入东北或者入淮海,都会是不一样的局面,可他偏偏不动,最后还是那三朝古都满城古建筑救了他。第三部已经没得打了,城下之盟。几处印象深,傅作义烧掉日记,历史由别人书写;蒋介石动情的说怕自己死无葬身之地;大佬们要进京赶考不做李自成。结尾不好,政协会议总结说落后就要挨打,应该说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片尾有个演员叫全解放,有个摄影叫杨秀清,好。惊现李讷,陈云说让厂长和总工程师有饭吃,薛暮桥和方方还好意思上电视,居然还有城工部的崔月犁,2时42,老蒋的车牌是00825,有什么依据吗。大场面自不用说,总算忍着把主旋律三部曲看完了。以傅的处境,在1948年初完全可以向华盛顿,中共两方面输诚,向北扼住山海关一线,向东允许美国建立军事基地,向西向南巩固防线,搞割据,重现光武帝的老路。可惜个人野心抵不过民族大义啊通过给国军创造“希望”,困住傅作义的嫡系部队,来拉住傅作义将军。最后边打边谈,用解放天津打消其幻想,长驱直入取平津。毛主席指挥定乾坤,解放军奋战取胜利,人民群众支持是根本,军阀本性神助攻。“今天我们要到那里(北平)去,我觉得我们是要进京赶考。但愿我们能考得好。至少要考一个及格。不及格就只好退回西柏坡来。怕是要退回延安去哦。我们不学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好!”三大战役的尾章,由于前两大战役已经基本奠定了全国胜利,平津战役也就显得十分平淡了。有趣的是,包括傅作义在内的很多国民党高官,他们的子女都是共产党员,也可管窥民心向背了。不评分了,怕拉低分数!对一些人来说这部片子还是极好的吧,可是我真的不喜欢啊!方言听不懂还没有字幕,不过这片子比我还大…应该说是不错了!不过真的好无聊没兴趣看啊哭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四万万劳动人民,也就没有1949。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人民要的不多,人民也很好骗。居安思危忆苦思甜,来事可追不要文过饰非。话说回来,其实三部曲的战争场面有一个通病,也是所有战争片的通病,就是密集冲锋,以前只会疑问机关枪是干什么吃的,现在觉得把三三制拍出来还真不容易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