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
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时正马年[展开]
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时正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里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玛扎堆的朝圣队伍。这支队伍里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希望。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踏上了历时一年,长达2000多里的朝圣之路.....冈仁波齐电影网友评论:怎么说呢,这笔片子是喜忧参半吧,看的时候一直觉得节奏忙,冲突少,好拖沓,想快进,但另一方面被藏族文化,朝圣当中的种种风土人情所吸引。给我影响深刻的有好几点,比如生完小孩不做月子继续去磕头(虽然之前有耳闻),淌水磕长头,车坏了推着过去再折返回去补磕头,对陌生人超级热情,超级质朴。文化差异太大,所以感觉有太多的点觉得很有意思,我看评论里说导演是消费信仰让观众来猎奇。首先我觉得导演只是尽可能还原一个真实的朝圣经过,何来消费信仰,其次,为什么叫猎奇而不是了解西藏的民风和宗教呢,多了解才能更理解,这是好事啊。318国道,一路熟悉的风景,曾经也背着背包一站一站的走过,所以才更能理解磕长头的人用身躯丈量大地的坎坷与艰辛吧。想起几年前进藏的时候,有天背着几十斤重的背包徒步走了一天,行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盘山公路上,天色渐晚实在走不动了,同行的小伙伴对我说不想走了想回去,我看了他一眼什么都没说继续低头往前走……后来他很感慨的对好心搭我们的司机大哥说起这事,说我一般不爱说什么,只会自己默默地往前走。。我想人有时候就需要有这种精神吧,既然选择了,就不轻言放弃。我对藏传佛教并没有研究,也不向往朝圣人心中美好的地方,是带着看风景的心态去看的这部片。苦难值得被歌颂么,我不清楚,但大部分人追寻的就是逃出苦难。盖房子摔断腿的村民也是为祈求好运前去朝圣的,所以旅途中的苦难没有实际价值。那这部电影的价值是什么呢,于我而言,大概是对陌生世界的了解吧。比起电影,更像是纪录片,因为没有人触碰这样的题材,所以显得珍贵。如果把它作为电影来评价,平淡平淡平淡。像是划了一天别人从未划过的直线一样平淡。但的确让我知道了朝圣路上人们的心态与虔诚,也仅限于此了。希望能以此为开头,看见更多有关信仰的电影出现,对于我来说西藏并不神秘,信仰才神秘。一小时五十分的电影感觉有一个半小时在磕头,看得人压抑。母亲对小女孩说“女孩要多磕头,磕头长见识”让我怀疑虔诚的信仰到底带来的是什么。甚至看到年轻人就那样越磕越傻,越傻越磕。想到了ex去拉萨给我拍小视频真的处处是朝圣者。还是尊重这份虔诚。话说他给我带的牦牛肉我真的吃了他还不信:)传统与现代,虔诚和愚昧,降世和往生,在克制的镜头下,我们的心情似乎也不好太过起伏。每个人看到的估计都有所不同,划分阵营后的两者几乎是无法相融的。在这样的心情下很难有震撼或感动,也不想有同情和嘲讽。但是我们在表象之下,或许还是要看看每个人脚下走过的这条天路……看《冈仁波齐》彻底出戏,感觉是把318芒康到拉萨段又骑了一遍。因为几年前骑过所以好多场景都太熟悉,一边看一边回忆他们下一站应该是哪里。看到众人趟水磕头磕过著名的过水路段时,真的很想告诉他们:你们右手边的那个坝上能过去,我们的自行车就是从那儿扛过去的……就很简单的做一件事。其实一开始在想为什么怀孕了还去,折腾还麻烦别人,生孩子了继续去,这大概就是一种信念吧。很多人大概就是考虑太多顾虑太多,所以很多想做的事都没有去做。一路走来,宝宝,小孩,妇女,少年,青年,老年,互帮互助,宽松,亦无太多的眷念。纯粹在人生转折的时候,如果有大把时间,西藏绝对是一个可以让人产生质变的地方。一个人,背着行囊,独自走在街头,看着人生百态!脑中灵光乍现,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不再纠结于某个点!看着纪录片里的一群人,为了某个信仰,走上转山的旅程,大胆而又令人敬佩!信仰的力量大概就是这样无法想象的大而作为一个并不了解故事背景的观众看这部电影的过程大概就是一边被科普一边吃惊而感慨一路磕头上千公里去朝圣真的很难想象大概是一种我永远触碰不到但是要很尊重敬畏的生活吧电影太写实几个远景镜头让人印象很深一心朝圣,心无杂念。专注地做一件事。恐怕我这一生也不会有这种时候。有信仰真好!ps.除了生子带娃,老人死去,遇到夫妻两人带着驴朝圣,说驴是家人,妻子爱惜驴,平路自己拉车,舍不得用驴,丈夫说到了之后会剪一嘬驴毛进贤。印象深刻。从村口突然的跪拜开始,我心就不能平静!打破了都市成长起来的价值观念!有一个桥段估计终生难忘了——途中女孩扎扎病了,她的母亲依然让她跪拜磕头,并说,女儿要磕头呀,磕头长见识!就这样,女孩扎扎继续磕头前行……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