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编剧:查尔斯·贝内特/JoanHarrison主演:乔尔·麦克雷/[展开]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编剧:查尔斯·贝内特/JoanHarrison主演:乔尔·麦克雷/拉雷恩·黛/赫伯特·马歇尔/乔治·桑德斯/艾尔伯特·贝瑟曼类型:爱情/悬疑/惊悚/战争制片国家/地区:美国语言:英语/荷兰语/拉脱维亚语上映日期:1940-08-16片长:120分钟/Spain:115分钟/WestGermany:98分钟(cutversion)(uncutversion:120‘)IMDb链接:tt0032484海外特派员的剧情简介······ 二战时期,乔尼·琼斯是一位被派往欧洲的美国战地记者。在荷兰,他被卷进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刺杀阴谋,这一阴谋也和被绑架的荷兰外交官以及间谋们及切想得到手的一份情报有关……
海外特派员电影网友评论:前半部从角色到对白真的是非常可爱了。风车和宾馆内的躲藏戏十分曲折有趣。爱情线很萌啊,演讲时的星星眼、提示卡变约会邀请、甲板上谈人生(?),男主打电话时摸了一下女主的脸竟然能又撩又单纯????后半部画风突变,竟然看到了坠机和落水戏,据说本片是诺兰标杆,难道敦刻尔克的落水戏也有此片灵感?8/10。伞阵起伏下杀手逃窜、风车内借助楼梯和齿轮的遮蔽逃脱、高塔观望的男孩帽子被吹落、射灯强光投射外交官的眼睛逼供,细节丰富,希胖太会灵活运用空间元素拍摄谋杀,比如坠塔戏,跟班等待目击者都坐电梯离去,跟班双手前推的镜头接上远景中坠落人体和胸口划十字的修女,之后主角现身才知虚惊一场。于今看来很一般,犹如话剧。处处情境都很不专业,悉如儿戏:派遣记者似抽筋、媾和会议似郊游,刺杀似杂耍,追凶失踪似过家家,风车窃听似京剧……总体乏味,无甚亮笔。现在看是二星,即便放在名片渐出的40年也不算精致,中庸三星水平。难怪在希胖作品里也籍籍无名。看完较精彩的前半后弃剧。希区柯克的风格很明显,其手法在部分地方也用得极其精妙。其中,雨夜谋杀追凶→风车逆转偷入、浴室爬墙逃脱以及结尾飞机海上迫降等,都能堪称经典。尤其是飞机迫降一幕,在40年代让人叹为观止。然而总体故事太过于平凡,以至于成为完美镜头、桥段组成的不算完美的电影。战争背景下希区柯克四平八稳但也颇具特点的谍战作品,开篇不久后的雨中追逐定格于CC版封面成为经典一幕,第三幕的空难戏也是颇为叹为观止,真实感非常强烈,而整个故事则相对缺少些亮点,不过希胖的执行力毋庸置疑。PS:结尾唱国歌不免太过于魔性了吧。几个点1.最近读希胖传记里有提到他是在从欧洲回英国的船上和未来的老婆表白的该片可以算还原了这一幕2.枪杀范米尔后的雨中追逐背景是一群人打着黑伞貌似即将上映的atomicblonde会有致敬影片很好看节奏很对40年拍出海上坠机令人叹为观止经典希胖片儿,很奇怪不出名,当然可能因为被标签成“warpropaganda"有关。喜欢老派的小幽默,比如那位同学紧急关头留言,却嘚啵嘚啵,连女友约会、取消舞课都照顾到了,于是记录的同学干脆加了order三明治和饮料,真笑死我。最后谄媚献殷勤的也太露骨了吧,有损希胖形象,propaganda的意味太浓了,风车戏可看出德国表现主义在他老人家的手下变得扣人心弦,娱乐性与说教的结合,当然,日后被捧上了天,也就不需再提当年“勇”了希区柯克去好莱坞的第一部电影,在备受英国人责备下拍出来的二战主旋律电影。主线依然是希式最拿手的间谍阴谋,可是爱情线发展得太莫名其妙。电影最精彩的是结尾的飞机坠海事故,真实感并不比97年的沉船要差。剧本有点懵,又是一部希胖镜头好但是故事感觉不够精妙的电影。最后演说的镜头非常喜欢,完美的升华收尾。磨坊追逐戏很紧张,希胖一如既往的调动人心。飞机迫降那一段很精彩,应该算是40年代大制作了吧?前半段有佳作潜质,政治大环境,谍战与爱情,故事走向清晰明确;后半段开始瞎编,想一出是一处,主角被撇开,配角翻身做主人;结尾变身灾难片和宣传片......这样的剧本,连圣手希区也无可奈何。希治閣踏入荷里活後拍有關英國的電影。他跟大家說:「英國已經水深火熱,世界要靠美國救。」從一個英國人口中說出這話,特別諷刺。電影中場景運用值得學習,場景令主角陷入的困境比人物所致的有趣。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