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
◎简 介 Pierrepoint从1933年起成为英国职业绞刑师,往[展开]
◎简  介 Pierrepoint从1933年起成为英国职业绞刑师,往来于各个监狱执行死刑。这个行当讲究身份的秘密、绝对的冷静以及精准的计算。临死前,犯人们最后听到的是Pierrepoint轻轻的一句“请跟我来”;看到的都是Pierrepoint不苟言笑的面孔。在为犯人蒙上头套后,他绝不迟疑一秒,马上走到一边推下机械杠杆打开死亡之门。职业性的果断、迅速,为他创造了7秒半完成行刑的纪录。  由于是公认的英国第一绞刑师,1945年二战结束时,他受盟军元帅蒙哥马利邀请,数次远赴德国,对纽伦堡审判后的纳粹战犯执行绞刑。蒙哥马利请他出马的原因很有趣:因为看不惯美国人总是半小时一小时都搞不定一次行刑,要让人看看英国方式“是世界上最有效率和最人性的”。  对Pierrepoint在德国执行死刑的描写相当生动:英国绞刑要求行刑师事先准确地估算出死囚的身高体重,然后算出需要绳索的长度,在行刑结束后要为犯人清洗、入殓。通常这一过程需要两天时间。但第一次去德国,他得在一周时间内结果13个纳粹,这显然是对“职业”的一次挑战。影片中,Pierrepoint和盟军为他提供的助手在远处观察囚犯,助手逐一向他介绍囚犯的姓名、职务、军衔、罪行……Pierrepoint打断他:乾这行,我们需要的只是高度、重量,别的什么都别告诉我。为了行刑效率,他安排先让体重较轻的女犯上绞架,后来又设计出一次可为两人行刑的绞架。当杀人成为职业,它就有了和其他行当一样的“职业美”,影片为他重复、迅速的行刑过程配上了圆舞曲。  何以Pierrepoint能够如此“冷酷”?他和助手说,“当我走进(行刑室),我把Pierrepoint(这个人)留在外面。”这真是现代化“单面人”的极好写照。作为职业,英国人自然也要讲究职业自身的“道德”,Pierrepoint每次清洗犯人尸体都一丝不苟,他认为死囚已经为他/她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在行刑后,他们则是清白的了。在德国时,他因为盟军少给了一副棺材而大为不满,这违反了他的职业道德。  令Pierrepoint不安的是,他本应是秘密的角色,却因为执行对纳粹的死刑,成了公众人物。一方面他受到国人英雄般的赞美,另一方面也成为反对死刑主义者们的标靶。Pierrepoint从前很少考虑这个行当的残酷性,对他而言,职业就是职业,他甚至从不和妻子讨论他的工作。直到1950年的一天,他亲手为他的朋友、妒杀前女友的JamesCorbitt“送行”,导致精神几乎崩溃。这成了Pierrepoint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在他眼里,囚犯们不再是工作对象,而是有表情、有感情的人。1955年,在为“女王陛下服务”了22年、处死了608名死囚后,他写信辞去了绞刑师的工作(电影中的数字和维基百科上的介绍有出入,维基说他在1932年到1956年处死过450人,包括200多纳粹)。最后的绞刑师电影网友评论:刷过多次,一直拿不准如何评价这部电影,其中的一个悖论,无论正义如何之正义,当一个刽子手面对手无寸铁的死刑者的时候,他代表了什么?他什么都没有代表,只不过是魔鬼的执行人。所有的正义都被这一刻颠覆,因此所有的罪恶就都有了可以原谅的祈愿。这种复杂的感觉,可能是此片的价值之一,但因此也就削弱了对罪恶的审判的意义。给四星吧!这个关于绞刑师的题材还是蛮讨巧的,也符合了当今“废除死刑”的世界潮流,本片的男主角演过不少的配角,在本片中饰演的这个绞刑师还是很成功的,虽然身形臃肿却又不失风度,在行刑过后也要坚持用棺木给死者下葬也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尤其是最后面对将要被绞刑的好友时候的那种手足无措演的非常逼真~如何把握和死亡的距离?无论是否保持尊重,是否负有责任,是否迫于生计?即使将过程精细化,减少他人死亡之苦,就减少了内心的折磨?然这是对个人。作为和法制相扣的一环,片中案例都存在司法判定的错漏和偏颇,结尾站在绞刑师的角度将死刑的意义全部否定,太逞强了。我的观点还没有进化到这步,扣一星可以和《大卫戈尔的一生》连着看,先看这部。男主演的好,第二次看,“死刑除了复仇没有任何意义”是他最后的认知,后来真实人物加入发死刑的队伍。也可参考《入殓师》看,价值观不一样,于我,绞刑师职业和活人分离的最初看法是合我拍的,中立,快速,专业,如同入殓师,没有死的尊重—参见护送钱斯影片以一个绞刑师的独特视角来描绘二战战后那一出出人间百态,令人深思,发人深省。涉及到死亡的故事,总是很触动人,特别是这还是一部人物传记。我从来没有深刻思考过自身对于死刑的看法,但我同意影片最后出现的那句话,也就是现实中的阿尔伯特所说的,“死刑在我看来,除了复仇没有任何意义”。突然发现前段与新加坡那个新人狱警有些许相似,不知道谁抄谁。后半段开始水起来,有种舞台剧化,啥第一个女囚和最后一个的时候很有张力,可惜故事感觉不好,杀纳粹那段简直是批量宰杀只想跳过。英国人标榜的人道死刑,与其绅士帽之后的血腥,果然很配啊。比起枪崩后脑勺,起码尸体已经好看多了。男主演得不错,但是剧本平淡,不够出彩,没能深度挖掘。缺乏废除死刑运动的背景交代,民众对男主的态度从尊敬到指责的巨大转变显得突兀而不知所谓,缺乏必要的剧情支撑,男主留下的那句总结式感悟也显得空洞莫名。倒是豆瓣对于死刑的讨论颇有意味,可惜这是从影片题材衍伸出来的,无关影片本身。倘若一个人以非正当手段夺走了他人的性命,他应该为此付出代价,而那代价就应该是他自己的生命吗?死刑如今在许多国家已经废止,在中国还存在死刑,现在的我认为死刑还是必要的,每个人的生命于他自身而言都是弥足珍贵的,若把人这么宝贵的生命都夺去,理应拿凶手的命做陪葬。是这样的吧?从一开始就抓眼球的电影。我并没有太关注Albert的心态转折,我关注死刑犯在被执行死刑前的神情。你知道,如果你天天都要做刽子手,你可能已经习惯了死亡。没人无法将生活跟工作完全分开。"死刑除了复仇之外没有任何意义"。看完电影,我第一个念想是,我还能支配我的生活,多好!!阿尔伯特·皮埃尔说:“死刑在我看来,除了复仇没有任何意义。”古美门研介说:“背地里暗中处决的行径实在是太卑鄙了。我们国家愚蠢的国民却没有让自己成为杀人犯的觉悟。他们只会自己身在明处,等待着别人在暗中将她从社会中抹杀,因为这么一来,就不用再深入考虑死刑的问题。”果壳观光团到此一虐。看完wiki了一下影片最后被挂的RuthEllis的生平然后被FamilyAftermath那项补了一大刀——一家人继Ruth之后陆续死于自杀死于癌症什么的,不由使人怀疑个人对命运的掌控究竟能有多少。难懂的英式口音以及憨厚严肃的aye拉开了理解的距离,也使我们从更完整的角度体验一个普通人的情感。本片用平实的镜头记录绞刑师的一段生活,众多的大事件悄然经过,却在每个人心中留下了印记,这种叙述方式更易打动人影响人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