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
一个世界著名的大提琴手,他是一个全世界广受爱戴的弦乐四重奏组合中的中坚力量。可是他却被诊断出了不治之[展开]
一个世界著名的大提琴手,他是一个全世界广受爱戴的弦乐四重奏组合中的中坚力量。可是他却被诊断出了不治之症。接到这个消息的当下,这个弦乐四重奏组合中里克弥散出了一种压抑的情绪。终于,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的情绪以及多年挑战自我的情绪积累导致了这个团体的失控。当时,他们正在准备自己的成立25周年几年音乐会——这或许是他们最后一次同台演出。这个时候,或许只有多年的友谊和音乐本身的力量才能让音乐会顺利举行,并且保留下他们所创造的宝贵的音乐财富。晚期四重奏电影网友评论:完了,不是专业的演奏剧设还是顶级pro怎么看怎么都是拙劣的模仿…女儿拉琴的姿势我只能说卧槽了,还talent…打着古典乐的幌子说着fucked-up中年危机,又没个中心主角都不突出。最后中断演出这种事pro怎么可能做得出?!Nina专业的一对比就能看出来。白瞎了好演技。制片人你出来看我不打死你!孩子在地铁里念出奥格登的诗句,诗句哀悼衰老;病人在美术馆看破林布兰的眼神,眼神写满死亡。年幼的生命读不懂衰老,病痛的肉身看不破死亡。人生就是一场不能暂停的四重奏,在漫长的演奏中,乐器会走音,乐谱会模糊。心生不甘,死亡侵袭,都要坚持演奏。用最好的马毛做琴弓,降服如野马般无常的命运。重温一次发现剧中人的处境和演奏op131遇到的难题有某种微妙的呼应,成员的退出对于一个长年合作的一线四重奏影响太大了...是应该翻开未知的一面还是就此结束成为传说?这个问题与演奏op131遇到的困境类似,是中途停下来牺牲连贯性作出调整,还是决断地继续可能会不再完美的演奏?对古典乐一窍不通,不能体会到许多影评中提到的叙事节奏和贝多芬131号暗合的匠心,但是对这四位的演技佩服到五体投地。。霍夫曼生前我只看过他一些响当当的作品,他去世后才开始慢慢接触一些名声不是很大,但越是这些低调的电影越是让我觉得天妒英才,觉得他的离世真的让人万分惆怅。。就记得经典台词,霍夫曼和提琴手说:Releseyourself。结果提琴手爱上了自己的女儿。总体不错的电影。Releseyourself?释放自己?遵从自己的内心?也许没人能给自己答案,只能扪心自问自己内心的感受才是真的。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总能带动人大脑思考。导演肯定非常热爱古典音乐,电影不仅仅是有关音乐,更试图借一个古典乐团及其成员的故事来展示家庭、爱情、友情、责任等。跟音乐有关的情节都很美,但跟感情有关的都有点乱,且表达力度也不够,没有真正透过音乐表现更多。不过音乐和雪景中的城市非常美,喜欢古典音乐的可以看看。克里斯托弗·沃肯年纪大了和范加尔好像。感觉他的气质不适合这个角色哎。伊莫琴·普茨长得则和温丝莱特好像。几个演员的演技都不错,更不用说霍夫曼了。导演只拍了30分钟的好片,之后的剧情就流于平庸了。几个演员的表演质量出乎意料的没有随之下降,难得。就古典音乐来说,自己平时听交响乐多一些,弦乐四重奏这样的类型总觉得过于精巧,不太容易“消化”。然而今晚听了贝多芬op.131,深受感染,回过头来才发现原来早在这部电影里就听过一次了,当时怎么没留下多少印象呢?——2017/8/15更新以为是可以跟Brendel的farewellconcerts抗衡的电影,略有失望。一提和二提女儿的爱情故事很玄学。最后四个人还能同场演出更加玄学。贝多芬是过去不曾,现在也不能,但是希望未来可以理解的领域。当音乐家不演奏音乐时他们在做什么?台上装B台下撕B。和其他人一样,面对家庭纠纷、情感挫折、人情冷暖、生老病死……不同之处大概是,他们比其他人多了“音乐”这个无论快乐或悲伤都陪伴他们左右,无法舍弃的伙伴吧。“现在和过去,都是未来的现在,而未来又属于过去,若时间为永恒,则其无法挽回,或说结束先于开始,而二者永远不变,在开始之前、结束之后,因而万物永存于现在——这是艾略特对贝多芬晚期四重奏的感受。“。人生就像四重奏不断跑调却又无法停止。你只能挣扎着调整自己,继续走下去。失望,无感,自尊,自律,都会有令人难以承受的时候,小小的明朗时刻背后是许多的幽暗和孤独。这就是人生吧。sobestrong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