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
主演:威廉·达导演:JenniferPeedom语言:英语地区:澳大利亚编剧:Jennife[展开]
主演:威廉·达导演:JenniferPeedom语言:英语地区:澳大利亚编剧:JenniferPeedom/RobertMacfarlane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2017-09-21(澳大利亚) 别名:用户标签:纪录片,自然,澳大利亚,2017,澳洲,Documentary,BBC,风光片长:70分钟imdb编号:tt6203570威廉·达福为纪录片[高山](Mountain,暂译)担任旁白。导演詹妮弗·皮顿(纪录片[高山上的夏尔巴人]),编剧罗伯特·麦克法伦(《心事如山:恋山史》作者)。影片围绕人类对高山无休无止的探寻展开。影片将于下月12日在悉尼歌剧院举行首映(澳大利亚室内交响乐团担任现场演出),9.21澳大利亚开画。高山电影网友评论:2.5画面确实美,拍摄难度也可想而知,交响乐团多个经典乐章的演绎则是全片的亮点。表面工夫都做到极致了,但却丢失了做纪录片的本源。对于镜头下所展示的一切人和物甚至事件,创作者应该对它有一个自己的态度,无论赞美批判与否。而这部电影中,导演先是从山本身的源头讲起在讲到人最后又回到山,但一切也就是仅仅呈现而已,中间部分的一些关于人类与山的冲突再无深入讨论。无论是对人或是对自然,导演都没有自己的态度,陷入为拍而拍的情况。制片人在现场说:“对人和山都持敬畏之心。”敬畏没错,但对所有东西都敬畏那就是中庸懦弱。没有表达勇气的电影也不是电影。没有思想,那我家门口的摄像头也能拍电影了。冲着片名及简介以为是一部关于山的纪录片而去。看完及听了映后谈发现其实音乐才是主题,疑似作用为乐团宣传片。。。。。如按山作为主题去看,我只能给1.5-2星。ittalksaboutalittlebitofeverythingbutactuallysaysnothing。此外约20%的自摄素材……让我油然升起风光片精华集锦的观感。作为风光片,有不少同类型纪录片画面都相当优美,此片无特别突出优异之处。然而换以音乐为主题来看,不得不说画面对音乐的烘托支持度相当高,可打4星。#2018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视听观赏纪录片,不止航拍高山这么简单,以“山”为命题表达对高山乃至登山者的敬畏之意,云海雾里雪崩火山,日夜交替倍速光景,融入极限运动精彩闪影,让人目不暇接。其创作动机源于澳大利亚室内交响乐团的主张,于悉尼歌剧院现场演奏录制古典音乐作背景曲,又与各组摄影团队合作储备素材,再根据乐章剪辑成品。PS:我是登山爱好者,所以加星。因为七堇年的推荐知道的这部片子。后半段是能让人“哇”出来的这种。这些极限挑战的人的存在,确实会感到自己的渺小。所以满分敬生命。自己从来都不是追求绝世风光的人,正如我的生活,我的事业,都更愿意在一个恰如其分的时刻让它停止。这样不会累,这样对我而言是最高性价比,这是我,此生的这个我想要的东西。基本只有场景没有主题,但一帧帧的画面看着很消暑,特别是在皑皑雪山中俯冲,觉得屏幕都在冒凉气。如果做个“工作中快速解乏”的影单可以选这部,没有文案促人思考,只需当自己是爱丽思掉进画面中游一番。不喜欢VR那种,又暗又晕,所谓身临其境其实是眼睛的负担。还真是空洞美学——尽管我也理解拍摄主体就是高山,因而不用现实线索去丰富讲述,反以抒情诗般的解说词去编织人类与山的关系。拍人物如拍动物,不是景观就是投射。寄望于感情丰沛的解说声线和古典乐章来表达一切未免过于理想化。高山是一种维度,是一种终极目标和平台,这一部高难度大量航拍,近距离摄影。以及高速运动的摆设。从各个角度审视所以和高山有关的人类活动,高山没有尽头,人类寿命却有尽头,俯瞰芸芸众生,精神像是休止符号。若没有能量凝聚,缺少讲述的抽象就会显得很架空的感觉。相比较下,威廉达福的《反基督者》的抽象就很有底气和表现力,而《攀登梅鲁峰》对高山的展示也更加优秀。这部片子也是美则美矣,有爆点但不够强。畫面精良。應該是在探討“Mountain”和人類情感的某種聯繫,能看到線索和製片人所說的對Mountain和登山者的“Revere”。但好像點到為止,或者說有點literal......#毒舌观影团##金红棉影展#澳大利亚室内交响乐团演绎的交响乐在某种意义上有喧宾夺主之势,以致高山的画面沦落为音乐的配图,旁白也略带为赋新诗强作愁的矫情,主题不明是最大的毛病。6.8分有自然之美,也有运动之美。画面、音乐和旁白都像诗一样,礼赞高山的神秘、雄奇、绝美,礼赞人类的好奇、勇敢、野心,还有高山给予人类的启示。“听不见音乐的人会认为跳舞的人都疯了”。自我挑战,冒险是礼物,看的过程心情动荡,看哭了,并认为生活的不快乐的原因是没有接触自然,没有活得极致,生活的总不快乐的人可以接触一下自然,挺好,这也是我的愿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