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
牡丹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名花,不仅以形色富丽、雍容高贵而自古盛名,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象[展开]
牡丹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名花,不仅以形色富丽、雍容高贵而自古盛名,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象征和情感寄托。作为饮誉天下的“国花”,牡丹从栽培演化伊始就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不可或缺的精神象征。一部牡丹的种植鉴赏史,几乎也是一部中国历史的演变史,一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牡丹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现实的牡丹,以及牡丹背后的中华文化,是本片的着眼点。更重要的则是,由牡丹延伸出的中国人的生活和故事。本片用纪录片的手法,由牡丹和中国文化作为大背景,以细微鲜活的细节和人物故事为表现重点。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把写实的牡丹写意化,把具象的牡丹抽象到生活和人物中去。最终从三个层面探索并表现出牡丹这一中国独有的花卉,以及文化符号的形成和发扬第一集唯有牡丹真国色对大多数人来说,昨天的时尚都很难记起,更不要说曾经的传统。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有这样一个传统的文化元素,它历经千年变迁,早已融入中国人的生命之中。无论不同的民族文化,还是各异的生活习惯,牡丹总是或多或少的出现。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乃至精神世界,无论熟知亦或陌生,每个中国人的一生,都会和牡丹有过邂逅和交集。当这些生活的片段或是文化的留痕展现在观众面前时,人们的心中就会升腾起这朵叫做牡丹的国民之花。第二集独立人间第一香这是一场隐匿在两千多年历史中的神秘争战,今天,人们仍无法知晓其中的答案。直到唐代以前,牡丹还只是一种平凡的花,在荒山野岭、田间地角,默默无闻地摇曳在春天百花争艳的繁盛中。唐代以后,似乎一夜之间,牡丹登上尊贵的殿堂,成为首领群芳的万花之王。从《诗经》中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到唐代以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花王,将近一千年时间里,牡丹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它又是怎样影响中国人,让人们把它从山野带到自己的身边呢?第三集须是牡丹花盛发这是一段人类追逐、改造并吟叹牡丹的历史,更是一场花的盛宴,充满了一个个有关人与花、人与人爱恨情仇的传奇故事。当牡丹从山野走入庭院,进入大众的生活视野,这朵野性之花,从此开始了被人类不断改变的历程。人类试图按照自己的审美与物欲,为牡丹花赋予了争奇斗艳般的表征,然而,繁花似锦的背后,却是人们追逐花开富贵的竞赛,而更不为人知的是,力求花大重瓣,发展牡丹栽培科技的同时,也伴随了对牡丹本性的异化。第四集天下真花独牡丹牡丹在唐开元年间东渡日本,十八世纪移植欧洲,今天,它已经在全世界盛开。在历史的沉浮之中,牡丹经历过辉煌和失落。上世纪40年代末开始,留存在日本和欧美的牡丹种子再次被人繁育配种,花色品种繁多的牡丹掀起了世界种植牡丹的热潮。之后,牡丹逐步形成了规模化的产业,进入到了全世界普通大众的生活之中。而作为牡丹原产地的中国,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艰难地发展起现代牡丹产业。
牡丹电影网友评论:庆幸自己还是决定看了这片子,不然我还会更晚注意到牡丹的美。正是因为它无处不在,很多人难得会驻足观赏,现在我放眼花市一看,不管气质还是姿色,没有比得上牡丹的。唯有牡丹真国色,是源于外貌,也是它代表的文化符号。另外,镜头下的那些代表着终其一生献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的花农让我好羡慕。由牡丹和中国文化作为大背景,以细微鲜活的细节和人物故事为表现重点。把写实的牡丹写意化,把具象的牡丹抽象到生活和人物中去。最终从三个层面探索表现牡丹这一中国独有的花卉,文化符号的形成发扬。牡丹的发展路线和生物性演变;牡丹的文化特质和品牌塑造;牡丹的精神特质和牡丹精神的传承。一早安老师就在微信圈到我,说这部纪录片是一种将“历史材料和采访材料交叉使用以及搭配互证”使用得非常洋气的体例,可以学习。然后她说为了分享这个,她走路差点摔了个跟头……看完了,刚刚交的关于故宫钟表馆的稿子被说有这部纪录片的影子:)懂我!我虽不是爱花之人,但牡丹作为国民之花对人们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被子上、奖状上、衣服上随处可见牡丹的身影,它为什么会有这样重要的地位,这正是我想通过纪录片得到的。总体而言,这部纪录片不错,但故事性稍差,有的地方没趣味跑步片,旁白剪切风格很像《舌尖》,标题使用唐代歌颂牡丹的诗句,显得很整齐。牡丹确实是国色天香,雍容华贵,可惜中国现代的审美日益小型化,喜欢剑走偏锋,喜欢柔弱,喜欢另类。片子拍的有点散,故事主线不太明确。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虽然节奏乱了点,但是各种爱花之人培育牡丹的情节还是很感动,牡丹太美了,尤其是花开时的动态。虽然河南人却没去过洛阳没看过牡丹,还是要找时间去看一下的。真的很美!秦岭洛河畔,暑往寒来,她连接尘世净土,十方众生。看似雍容娇贵,却是桀骜不驯,值得痴花人如捧珍宝。痴花人和牡丹的故事都似高山流水,莫逆之交。主题不错,但是拍的欠火候。感动!为花痴狂的国度。最令我震撼的一个镜头,是第一集中航拍洛阳新安县云水村,从侧看第一座山峰到俯视整个洛水之畔,那种水系的曲线之美是整个纪录片的璀璨之笔。央视在文案上犯了错,牡丹虽有颜色姿态品种之分,却终归属同一类花,《舌尖》那样由天南跳到地北以描写各色美食人文、你说罢我登场的叙事方式于此处是不大适合的。拍的跟植物版的舌尖似的,老实说我不喜欢这种纪录片的人文元素。只是觉得纪录片就是普及科教而不是煽情来的,虽然也涨了姿势吧,但还是觉得所谓的人文关怀略多余日本的色差仪,欧洲的现代化温室,全世界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为什么一拍到日本的时候,画面就开始变得清晰、色彩开始变得明艳?是我的错觉吗?力荐的央视良心作品。和舌尖的风格很像,这个题材不像食物那样贴近生活,但是有更加浓郁的文化氛围。配乐和文案都超喜欢,居然能有数个泪目点。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