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
1942年6月12日,安妮·弗兰克开始在她的生日礼物——日记本上写下第一篇日记。同年7月她和[展开]
1942年6月12日,安妮·弗兰克开始在她的生日礼物——日记本上写下第一篇日记。同年7月她和家人为躲避纳粹藏到了父亲公司的香料仓库中。两年的隐匿生活中,写日记成为了安妮最大的乐趣,她认真的记录着这段岁月的辛酸、苦痛,但也没有忘记欢笑、乐趣。两年后他们被发现,送去集中营,这个天真的女孩于和家人朋友不幸遇难,只有她的父亲幸运逃生。战后,安妮的日记经其父修改出版,成为仅次于圣经的一本最畅销的读物。
此次BBC邀请电影版《傲慢与偏见》编剧DeborahMoggach执笔,再次将这部作品搬上小萤幕,让我们一起体味这个坚强乐观的花季少女笔下真实感人的战时生活。
安妮日记电影网友评论:“二战”,没有亲身接触的事件总是觉得遥远,就好像饥饿、动乱,对于我们这些出身在“和平”年代的青年来说有耳闻但没有在其中,当然也愿以后也不要在其中,更愿越来越少的人在其中。闲时会想,灾难(先细分是哪种)来了应该怎么应对,是逃?是认命?是抗争?...juicycleanser期间饿疯了的疯言疯语当年高中看小说的时候与大不了安妮几岁,相当理解她的想法,现在看电影已经28岁了,只觉得安妮真是个自私的孩子,还是闲的,没吃过啥苦,所以抱怨父母,真的入了集中营,就懂得家人和睦的珍贵了。姐姐说安妮说的真好啊。史料的真实性大于文学性,安妮有想法,就是能力和想法不匹配,也来不及匹配了。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妮就是个自我为中心的人,不是战争改变她什么,她本来就那样,除了让她更向往外面的生活。就像一个被宠爱的人整天叫嚷着需要爱,看看她姐姐,还有她的室友,谁不是挺着压力过日子。场景简单,也没有突出战争的影响,也许能为它加分的是这是真事改编的感觉影片还是美化了密室生活,尤其是阁楼部分,是个难得的空间。这样的生活封闭、压抑、焦虑、暴躁、崩溃,可安妮总是心怀希望和梦想的活着,或许是年少,或许是家人的关爱,安妮所保有的任性似乎是死气沉沉里的唯一涟漪,然而战争的残酷还是让生命停留在了最后的黑白,仅用时间宣告它的短暂我五年级的时候读完了这本小说,从那以后开始写日记,一写就是9年,到现在也刚好9本日记。安妮给自己的日记本起了名字的,我最初也是。时隔9年看完电影,心里感触很深,安妮的性格和我太像,叛逆的样子跟我简直一个样子,如果没有战争,她或许不会如此出名,但或许会拥有美丽的人生呢。看过书,剧也不错。对于战争我们理解的太少,也根本无从考究那时的恐惧。那段历史,对我们来说是纸上的字,而对于他们来说是每一天的担惊受怕却又憧憬新生。她想喝杯咖啡他想洗个澡她想吃奶油蛋糕他只想在街上走走,我甚至不知道生命又何其罪过,连这平常都是奢侈。尊重历史,敬畏战争。他们有什么错?只是一个个平凡的家庭,黑暗的两年,好不容易就要等到阳光了,又因为知情者个人的私心毁掉了,看着已经磨合为一的家庭,霎那间被纳粹分子残忍撕碎开来,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一个个死在了纳粹血淋淋的刀下,一刹那,死亡。庆幸自己生在这个海宴河清的时代!对安妮日记的的了解本仅限于高中英语课本而已,而看了电影才意识到曾经的人士多么狭隘。绝对称得上让我惊喜的作品,风格着实出乎意料。封闭空间里的人性、懵懂矛盾的青春、以及乱世里对人类现代性的反思。平实、工稳,节奏极佳。演员配合总体还不错爱情部分略生硬。第二遍了。现在想想当初有写日记的冲动就是看完这个之后吧,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深深被这个小小身体里伟大灵魂的坚强所折服。但她也并没有被神化,女孩该有的脾气小性子她都有,也正是因此而更加真实,愿这个世界的战争能少一些,再少一些????????带我了解英剧让我惊叹英剧的质量短短五集,把犹太人的困境和绝望,少女的叛逆和心事,家庭内部的矛盾,同住的不同家庭间的摩擦都处理的真实又细致。安妮和那个小男孩短暂的情愫让人觉得少年里的感情总是美好的,但就是这种美好让安妮更显可怜和绝望“历史不是由官方的文件和决议写成的,如果我们的后代想要了解我们作为一个民族所受的苦难,我们需要的是平常的文件、信件和日记。当我们把这些东西都收集起来,将会描绘出我们为了自由而抗争的光辉画卷。”-----豆瓣日历表现力很强,而且表达、展现的工具很多,并非前些天看过的动画版那般只有“慢”一个甚至使用很拙劣的工具。角色的表演与人设很棒,对原著的理解非常确切、深度且包容,节奏略有上限,讲述层次感有缺陷。可以给8+的片子。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