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
1949年4月,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争之后,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展开]
1949年4月,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争之后,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根据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向尚被国民党当局控制的广大地区发起了大规模的战略进攻,矛头所指首先对准了国民党重兵盘踞的京(指南京)沪杭地区。1949年4月20日,我百万雄兵分中、东、西三个集团发起渡江战争,国民党苦心经营的千里长江防线在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的攻势面前土崩瓦解。人民解放军乘胜南下,继而攻克南京,切断浙赣线,占领杭州,直逼上海。为保护上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市区建筑,解放军经过周密部署并作出很大牺牲后,终于5月27日解放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 影片在展现这一恢弘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的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在中国社会重大变革的历史时刻,重要事件、重要矛盾的发生、演变和重要人物即历史事件的决策者、指挥者、参与者以及“活的历史”——当事人的各种不同心态及情感世界。
大进军大战宁沪杭电影网友评论:”大“字系列革命战争历史片之一。”大进军“一共有四部之多,依照时间顺序分别是:1996/解放大西北、1997/南线大追歼、1998/席卷大西南、1999/大战宁沪杭,本片重现了攻克南京后切断浙赣线占领杭州解放上海的历史……总体说来,作为进一步增强对细节的了解,这四部片子都是对通史有益的补充。90年代的战争巨片的收官之作,韦廉代表的主创明显延呈了《大决战》的影像风格,也借鉴诸如,水下摄影呈现战士流血落水,近身爆破等西方战争类型片处理技巧。电影的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加入了真人口述镜头和历史镜头,突出了真实性。结尾部分当代上海的镜头与惨烈的战争景象呼应。愿盛世如先烈所愿......很遗憾,这部依然没有凸显粟裕的风采!不说孟良崮,谁不知道淮海战役实际是粟裕指挥打下来的,没有粟裕,哪有淮海。随后渡江又是粟裕指挥三野一路杀到上海,汤恩伯听见粟裕都肝颤。陈毅是个好同志,可三野打仗从来粟裕说了算,陈主政工,粟主作战,后来还结了儿女亲家,难得好CP,可惜笔墨太少了……将真实影像同电影片段穿插结合播放,时不时有当年参战老兵的现身说法。不同于大进军系列其他片子的展现手法。对于解放上海,三套方案,最终选择了死伤战士最多却最大限度保住上海整座城市的第三套方案。战场上战士伤亡的场面很惨烈真实。想说城市被摧毁还可以重建,只要人在;但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中影史:摄于1999年,和小江、石伟导演,古月、卢奇等主演,影片在展现这一恢弘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的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在中国社会重大变革的历史时刻,重要事件、重要矛盾的发生、演变和重要人物即历史事件的决策者、指挥者、参与者以及“活的历史”——当事人的各种不同心态及情感世界。热泪盈眶啊,让我觉得我这点牙疼压根不算个事儿!汤恩伯这蠢怂除了对老蒋卖点赤胆忠心外,让人觉得啥本事都没有,装模作样出卖恩师陈仪着实令人反感。片末亲历战争的老人说,当他清晨推开窗看见解放军占领上海竟然整齐睡在马路上没有半点扰民时,他心里的第一个想法是“蒋介石再也回不来了。“没看完,感觉情节太散乱东一扒子西一扫帚,故事情节不紧凑,不知道电影想表现什么?好莱坞能把1个班发生的事情描绘的跟一次战役相似,制做成大片,我们的导演确能把大战役给表述成一个班的战斗。看来导演都是古文学多了言简意赅?战争场面的描述可以学习拯救大兵瑞恩,那才让人感觉真实。基本上还是按照我国战争片的传统叙事手法来拍摄,这次的亮点是将解放上海战役中最惨烈的场面比较真实地展现出来,从细节来刻画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和革命战争的悲壮过程。看完本片,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新中国来之不易,人民民主专政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输《大决战》的巅峰之作,穿插了许多人物访谈记录影像和几处伪记录影像,战场战斗场面也绝对是九部中最真实的,新高度,而且极大程度用写实手法刻画了战场的惨烈。解放战争题材观影完美收束渡江战役时,国民队的守江部队中大部分将领都已被共产党策反了,国民党还玩个屁。上海打的太不容易了,为了不打坏上海城,不伤害平民,共产党部队伤亡惨重~~这个国家,这个新中国,怎样才对得起那死在四川路桥上的战士,那夜宿街头的子弟兵,那掌舵的老太太,和这几十万骨肉相残的同胞啊。其实我忘了这部电影质量如何了,只是想起小时候放暑假,打开朝廷6台准备开开心心地看部电影结果它给我一天连放3集这个就恶心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