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
导演:米克洛斯·杨编剧:盖维拉·赫尔纳迪主演:ZoltánLatinovits/Tibor[展开]
导演:米克洛斯·杨编剧:盖维拉·赫尔纳迪主演:ZoltánLatinovits/TiborMolnár/GáborAgárdi/JánosGörbe/AndrásKozák/更多...类型:剧情/战争制片国家/地区:匈牙利语言:匈牙利语上映日期:1966-01-06(匈牙利)片长:90分钟又名:死囚/TheHopelessOnes/ThePoorOutlaws/TheRound-UpIMDb链接:tt0059776无望的人们的剧情简介······ 1848年,匈牙利爆发了由Kossuth领导的反抗奥地利Hap***urg统治的民族运动。不幸的是,这次革命失败了,奥地利人的霸权重新确立了起来。为了彻底根除传说中的SandorRozsa游击队,军队把嫌疑人集中关押在野外一个孤零零的工事中。当权者并不知道游击队的首领长得什么样子,但知道他就在这些囚犯中。于是他们对囚犯们展开了刻意设计的真假难辨的精神折磨。 他们找了些在农民暴动中杀过人的俘虏,加以威逼利诱。谁能在其他俘虏中找出比自己杀人更多的,或者能指出游击队首领,谁就会被赦免。长着一张懦弱面孔的主人公就是其中一个。他并不知道谁比自己杀了更多人,于是就利用一切机会了解别人,就像是军队派进俘虏中的奸细。他倒也不全是乱指认,有一次通过交谈,他了解到某个俘虏比自己多杀了一个人,于是马上报告给军队。那个俘虏被处死了。不过,这一行径终于被俘虏们察觉,他自然难逃厄运。 后来,因为战事变化,军队急需增员。于是俘虏们的“罪行”暂时不被追究,他们应征入伍,有的甚至是从刑场上直接前往军营的。其中有本事的人还被任命为小头目,组建了由俘虏组成的骑兵队。 训练热火朝天地进行着。然而,前线突然传来消息,形势又有突变,战争已经避免了。俘虏们欢天喜地,因为再也不用上前线送命。可是军官的目光仍然残忍,他又想起了俘虏们的“罪行”,命令再次将俘虏们抓起来审讯。那些人重新陷入绝望中。 这是杨索(MiklósJancsó)的第一部故事片,带有鲜明的匈牙利色彩。它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平和朴素,但又默不作声地把形式主义融入其中。并且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它和许多东欧影片一样,以史喻今的意图非常明显——军队对俘虏的逼供方法和1960年代匈牙利政权的所作所为非常相似。 当然,作为成名作,《无望的人们》还展现了杨索不同他人的个性特征。比如镜头在几个人物之间的杨索式游动,有效地增加了影片的流畅感和空间感,这在他后来的影片中屡试不爽。就主题来说,杨索其后的几部作品也都是和这部《无望的人们》一样,选取了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匈牙利社会最动荡的历史年代。不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不了解匈牙利历史的人(可能是观众中的大多数)经常出现解读障碍。
无望的人们电影网友评论:杨索用1848年发生的那场民族运动来暗喻1956年发生的十月事件。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来表达人民对自由的向往。游走于地平线的长镜头更使得这种向往变的可望又不可及。PS“世界一直都是一样的穷人总是无助的,被有权势的人压制的人总是受尽屈辱,即使在这个社会,这个被称为社会主义的社会也是一样”匈牙利无产阶级武装反抗封建主义和苏维埃社会主义的革命本身就是不彻底的,漏洞百出的,因此政府军运用了革命的消极面(背叛即宗教冲突)和积极面(武士和民族尊严)对革命者展开心理攻击,而对比更严重的是苏维埃的暴力镇压,突出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是法西斯式的,是彻底违背列宁的民主思想的。该和奥赛罗对比着看暗幽幽的烛光与明晃晃的日光长袍与短打个人情感与宏大叙事戏剧性与历史感爱情奴隶与民族英雄上层建筑与广袤土地同样是凌厉线条与几何切割西欧-北美东欧-苏联的文化政治版图都很压抑一个是仰视英雄的压抑一个是俯瞰众生的压抑是扭打成一团还是孤独的叹息这是一个问题黑白草原+集体孤岛,同质于萨罗索多玛。遁身于历史,却以真空状态示之,契如内抑的恐怖绝响。二元对立:白头套&黑制服,荒原&土堡,灵&肉。PS:杨索的大全景摇镜贯穿全片,充溢着一种孤旷的仪式感,较《红军与白军》更具象征性;而其冷酷的远观,则同质于安哲的远景长镜。长镜头,冷落疏离,简单构图,匈牙利历史为背景的电影,这是第一次看杨索的电影,感觉很枯燥,结尾很有戏剧性,一群人高歌庆祝自己能够免于死罪,结果歌唱到结尾的时候,发令官将最后的通知念完,全体人员要不处死,先喜后悲,人们的笑声戛然而止,等待他们的将是无渊的黑暗。20世纪60年代,匈牙利/东欧艺术电影以杨索为代表,探讨与反思本民族历史认同,《无望的人们》不仅更新了当时千篇一律的无趣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也完成了宽银幕技术与本片「被压迫」、「丧失」主题的契合,还对安哲、贝拉·塔尔等大师产生并不模仿的影响。影片以1849年匈牙利革命作为背景,但其实是影射匈牙利1956年的“十月事件”和其时的社会状况。在那个被称作“社会主义”的年代,“国家”成为所有电影的制片人,没有人能直接的去反对国家、军队、警察,也没有人能公开的讨论羞辱和无助。看完就知道为什么匈牙利国家美术馆里常设的那些1848年主题油画里的革命者们都被刻画得沉郁悲痛甚至有些消极了,把一个游牧民族关在笼子里他们会变得沉默寡言疑心重重,只有在马背上奔跑的自由片刻他们才流露出欢畅。结局的逆转太残酷了。根本就是隐喻1956年匈牙利事件之后苏联的统治,一个威逼利诱和哄骗之下相互揭发的故事。此时杨索大神镜头尚短,但宽银幕-广角摄影以及高度舞台化的调度已现。这片儿跟此后比尚保有较多的叙事成分和现实主义影响。荒原死屋,榨取人性的集中营。无际的荒原不过是封闭土堡的另一形式,芸芸众生都是这个没有出口的荒诞世界里永世的囚徒,所谓自由只剩下嶙峋的骸骨,一切逃生的希望都被自我指涉的绝望所彻底断绝。由于某些原因剧情看得直晕。。。看到了传说中的转圈圈~第一个镜头好短嘛真失望:)巴赞评偷自行车的人时说贫穷让穷人去偷穷人,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死亡的恐惧让大家互相指认。8.0/10。杨索这种运用镜头渲染气氛的能力非常值得学习。90分钟的电影里似乎看到了很多,在一层层密不透风的心理瓦解战术下,革命的荣耀荡然无存。。。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