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
◎译 名 《电影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电影》2010年欧美最新剧情片DVD中字
◎片[展开]
◎译 名 《电影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电影》2010年欧美最新剧情片DVD中字
◎片 名 Socialism
◎年 代 2010
◎国 家 瑞士/法国
◎类 别 剧情
◎语 言 法语
◎字 幕 中字
◎IMDB评分 5.6/10(136votes)
◎文件格式 XviD+MP3
◎视频尺寸 608x336
◎文件大小 1CD49x15MB
◎片 长 97min
◎导 演 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Godard
◎主 演 CatherineTanvier....Lamère
ChristianSinniger....Lepère
Jean-MarcStehlé....OttoGoldberg
帕蒂·史密斯PattiSmith....Lachanteuse
RobertMaloubier....Personnedelavraievie
AlainBadiou....Lephilosophe
NadègeBeausson-Diagne....Constance
伊丽莎白·维塔利ÉlisabethVitali....LajournalisteFR3Regio
伊尔·哈达拉EyeHaidara....La3ecameramanFR3Regio
QuentinGrosset....Lucien
OlgaRiazanova....Laprofdecinéma
MarineBattaggia
Marie-ChristineBergier
AgathaCouture
DominiqueDevals
MathiasDomahidy
GulliverHecq
LennyKaye
BernardMaris
DominiqueReynié
EliasSanbar
LoumaSanbar
MauriceSarfati
◎简 介
这部影片被形容为一部“三个乐章的交响乐”,片中集合了几位有着不同国家、种族背景的角色。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艘地中海豪华邮轮上,游轮行经六处著名的欧洲神话故事遗址,其中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希腊、敖德萨、那不勒斯、巴塞罗那。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说着不同语言的乘客在这里相遇。主要角色包括一位来自莫斯科警察局的探长,一名出身背景不详、由孙女陪同的老战犯,一名上了年纪的法国警察,一位巴勒斯坦大使,一位前联合国女官员,一名间谍,以及法国哲学家阿兰·巴丢和美国“朋克教母”帕蒂·史密斯。
幕后花絮
·本片入围2010年第63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影片的大部分情节都是随着一艘地中海邮轮展开,邮轮一路航行,经过埃及、巴勒斯坦、希腊、敖德萨、那不勒斯和巴塞罗那等地,但影片中间的部分却插入了一个有着两个孩子的家庭的故事。《电影社会主义》要探讨的主题极为宽泛,涉及到戈达尔对电影、语言、战争、民主、政治、人性、历史、现代文明与未来等问题的看法。不过对于对戈达尔来说,影片的另一意义还在于技术层面上的新突破:这是他第一部用高清摄像机拍摄、并完全采用数码形式发行的影片,也是他首次尝试拍摄1.78:1的屏幕纵横比画面的电影。
《电影社会主义》从开拍起就被认为是电影下载剑指戛纳金棕榈的影片,然而最终却没有入选主竞赛单元。戈达尔与戛纳电影节的关系错综复杂,他首次载入戛纳的史册并非因为作品获奖或放映(实际上,他的早期作品多在柏林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上放映),却是因为1968年,以他为首的几位维尔托夫小组成员在戛纳电影节期间冲上舞台、拉下大幕,迫使电影节中断并最终取消。在《精疲力竭》获得1960年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后,直到1980年,戛纳才首次接纳了他的作品——《人人为己》入围了当年的主竞赛单元。而在此时,他的电影风格已经较早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诗歌、意外、抽象、音乐等成为他影片的重要因素。历史上,戈达尔先后共6次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除了1980年那次外,还包括1982年的《激情》、1985年的《侦探》、1987年的《华丽的咏叹》、1990年的《新浪潮》,以及2001年的《爱的礼赞》,但这位改变了电影史的大师却从来没拿过金棕榈奖,甚至连最佳导演之类的奖项也没有,而这次的《电影社会主义》被安排在了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与一帮新人竞争,倒也与他前卫、勇于试验的精神不谋而合。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影片并不是戈达尔的最后一部电影,对于自己的收山之作,戈达尔目前还只想好了片名:再见,语言。
【电影截图】:
电影社会主义电影网友评论:9.7戈达尔这意识形态也太激进了,完全拒绝跟观众沟通啊。影片看似是在讨论政治和历史,但每当有关键对话的时候,不是故意切掉字幕,就是音轨错位,要么就是画面卡帧...总之玩转了各种视听语言来进行干扰。另外,片中有一段可以看到各色人等拿着数码相机拍照,有时甚至打破第四面墙对拍,似乎暗示了影像作为媒介的普及型,从而联系到了社会主义。形式上实验性极强,但也很迷人。通过现存的各种电影,新闻,录像拼贴到一起组成新的蒙太奇,可谓是把影像魅力发挥到了极致。能運用純熟的視聽語言把論文式電影整成詩歌,references密集得嚇死人但又不overload,還毫不無聊言之有物,真不是人干的事兒。能駕馭trashstyle的才是真的猛士。這部對語言要求太高(但其實又不需要懂),所有才會拍「再見語言」?(但其實又根本沒和語言再見)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個驚悚片。让·吕克同志的电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自于维克托夫的‘电影眼’,而维克托夫的电影眼来自托洛茨基坚持的永恒革命论,永恒革命轮恰恰来自于马克思的社会原教旨主义,而真正履行了此使命且终生以此实践原则为社运运动纲领的人则只有东方冇同志,戈达尔80年代之后的完全语痴就足以证明冇同志之鞭有多猛!演员完全沦为道具,戈达尔的电影不再让我们记得单独的一场戏,而是记住一种总体感觉,他退出了“回忆电影史”这场游戏。偶有一些画面让你灵感乍现,其余部分则倍感煎熬,观众主动去建立起一个完整逻辑的愿望成为徒劳。字幕的运用不尽如人意,远不如《电影史》时期那么狂放,甚至赶不上一些粉丝的巧思。它不是给所有人看的电影……内容方面像是当代政治和哲学议题的电影版翻译,阿伦特、吉伯森(?好像)、巴丢,雅各布森……没有这方面的积累个思考是看不懂这部电影的;形式方面,令人惊讶,用碎片、噪音、和不连贯制造出强烈的困惑和不适,怪不得有人挺炸毛地评论说这个不叫电影哈哈。它是电影的电影。本片一定不是戈达尔最成功的作品,但一定是戈达尔最深刻的作品(至少之一)。除了在本片中出场的AllanBadiou之外,戈达尔调用了德波的异轨技术,或许还有奈格里的诸众思想,而其深思或许在于:如何在社会主义的政治框架下开辟和容纳奇异性的可能空间,并建立其与历史性生成的关系。新世纪戈达尔反电影之起始,通过隐晦而到达明晰之路;绝非他人口中居庙堂之高的堆砌之作,虽然晦涩难解却有迹可循,六处著名的欧洲神话故事遗址,三个乐章的交响乐;实验风格叙事方式挑战观众观影心态,多段影像似梦中呓语,与其当之为老骥伏枥的习作,不如看作是戈达尔电影语法的提炼。钱如海水的比喻诗意又讽刺,那么,非洲即是没有希望的荒漠,欧洲则沉沦在其中,随着被提纯的夜店噪音所舞动,三段式的影片集结了可能是新世纪戈达尔最强大的创作力,数字影像从未如此美丽,却同时将一切荒谬所揭露,历史则以模糊化的面目令人困惑,影像背后的真实世界,“不予置评”。和前年看《再见语言》一样,我都看不明白,我尝试在这些割裂的行文中跳舞,很快就会摔下去。在我这儿,它可能就是一个奇特的体验,电影社会主义也好,实验主义也罢,我不太关心,在因为感冒而变得昏沉的躯体面前,我有无数耐心去接纳这些信息,让它分散,让它快乐,与我无关。在图书馆推荐的旅游系列DVD里看到这个,实在不能再货不对版了。啥都看不懂,倒是第一次觉得爱森斯坦有点意思,戈达尔对《可怕的孩子》真是真爱,那个堂吉诃德是OrsonWelles版的么。Barcelonawillsoonwelcomeus.Nocomment.全程都在“好像看懂一点了”->“突然完全跟不上节奏”->“终于跟上一点了”->“刚才的角色突然又全部消失了”之间崩溃循环,暂时不打分了????,得空重新看看。话说这个电影的预告片就是全片高速播放一遍哈哈,是不是唯一一部可以说“看过预告就算看过”的电影在不做深度解析的基础上给3分。它不算佳作,也不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只是在建立起了一套对视觉艺术绝对宽容的思考方式后,看它能让你感受到很多。如果你再略懂历史政治,也许你会解开其中的暗语。如果你只是为了看而看,那你会看到与自己思考相近的内心景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