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
主演:贝热尼丝·贝乔/安妮特·贝宁/MaksimEmelyanov/ZukhraDuishv[展开]
主演:贝热尼丝·贝乔/安妮特·贝宁/MaksimEmelyanov/ZukhraDuishvili/AbdulKhalimMamutsiev/NikaKipshidze/NinoKobakhidz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语言:英语地区:法国编剧: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类型:剧情上映时间:2014-05-21(戛纳电影节)/2014-11-26(法国) 别名:搜索/踏破铁鞋寻觅爱(港)/被遗忘的孩子(台)用户标签:法国,2014,战争,法国电影,剧情,第67届戛纳电影节,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MichelHazanavicius片长:149分钟imdb编号:tt21778271999年第二次车臣战争,小男孩哈吉亲眼见证了自己的父母在村中被俄军杀死,他逃出来加入了流亡的队伍,遇到来自欧盟的工作人员卡罗尔,男孩逐渐恢复了正常生活,而男孩的姐姐瑞萨同时也一直坚持不懈地在各种流亡队伍中寻找他。最后哈吉的命运如何?他和姐姐重逢了吗?年轻人科亚被抓入警局,征召入伍,成为俄军中的一份子。在与车臣的战争中,他的命运又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豆瓣电影字幕翻译2.0小组)第67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搜寻电影网友评论:剧本试图从士兵和难民孩童进行双线切入,讲述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对平民生活带来的毁灭性灾难,并且试图从难民儿童与人道组织人员的情节中找到战乱环境下微弱的人性光辉。然而,剧本无论立意还是情节都缺乏新意,剧本的结构回环也并无惊喜。导演大胆揭开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惨无人道的杀戮倒是勇气可嘉影片在四十年代原作础上加入道德两难的角色来反映第二次车臣战争,从人性中愤怒、恐怖和同情三类情感展开关联度欠佳的三线叙事,并从受害者、恐怖制造者和第三方的不同视角见证全局,尤其通过贝乔饰演的非政府组织人员来直诉其无意义性。对作为杀人机器的俄国人和强调家庭属性的车臣的刻画流于片面。20140912非常值得一看关于战争民众始终是如此无助导演说历史是胜利者去写的可是战败的一方没有人去说他们的故事所以他有义务去写下来片子节奏把握得很有技巧在沉重之间会有短暂轻松穿插情绪的铺垫也很清晰虽然故事本身很严肃但不沉闷看的时候会不禁感叹原来世界的那端是那模样呀关于战争电影,民众始终是无助凄惨的。导演从战败民众去告诉我们作为人的权利,可惜用了俄罗斯对车臣武装战争为背景,来宣扬人权,法国人黑俄国也是蛮拼的,片子节奏把握得很有技巧,几条线穿插进行很舒服。看的时候会不禁感叹,原来俄国的那端是那模样呀。从个人情感到宏观战争,故事的切入口和代入感都极强,情绪递进也做得好,虽有急功近利之感,但小男孩表现可信加分,故事结构也比较有说服力。世间的恶本不是恶,是因为恶才变成恶。片长可以再取舍,删掉四十分钟没问题。题材、角色、剧情和故事张力都让我极其喜欢并随之亢奋,但却以西方视野下对俄帝的恐慌和偏见,一股脑的不公平倾泻在第二次车臣战争话题上,这让作为俄五毛的我非常不爽!恨不得呼唤普金大帝,来把戛纳电影宫炸平。开头太恐怖与真实,差点误以为是纪录片。温顺的男孩儿被迫变成一个冷血变态的杀人机器,国家这个字眼还真是悲凉。麻木,邪恶的士兵,宛如毫无善恶之分的魔鬼,来自集权者的地狱。弱肉强食,善良软弱的人没好下场。想不到《艺术家》的导演居然能拍出来这么烂的作品:抛开严重的意识形态观点不说,想玩多线环状叙事但极其缓慢的节奏和过多冗长无用的废笔让观众完全感受不到剧情的内在张力,安妮特贝宁这个角色也毫无存在意义多伦多电影节选片。没看过电影原作,对第二次车臣战争的历史也不了解。但作为故事片来看蛮不错,剧情很有张力,看得我眼泪哗哗的。贝姨和老公真人气场都足足的,很登对。有空要找theartist看一下。人生真是有各种难度的设定,包括哪些俄罗斯士兵,是另外一种苦难。双线叙事最后被一个貌似轻松的镜头结合在一起。那些车臣人演的真好,难道真的是选了一些经过了战争的人来演的?近几年来最好的战争题材影片!叙事角度、细节刻画、拍摄手法都绝了!开篇以DV视角立刻将观众带入第一人称,我早以为自己对电影中的杀戮都麻木了,可随着枪响居然三秒掉泪。过于写实,用了一些现代电影的转乘手法,全片还是很闷的基调,说实话不喜欢这种叙事的方法,用商业电影的手法拍会是很不错的故事,你们看审美果然被影响了。 [收起]